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政策

   為(wei) 把我國汽車工業(ye) (含摩托車工業(ye) ,下同)盡快建設成為(wei) 國民經濟的支柱產(chan) 業(ye) ,改變目前投資分散、生產(chan) 規模過小、產(chan) 品落後的狀況,增強企業(ye) 開發能力,提高產(chan) 品質和技術裝備水平,促進產(chan) 業(ye) 組織的合理化,實現規模經濟,特製定汽車工業(ye) 產(chan) 業(ye) 政策。通過本產(chan) 業(ye) 政策的實施,使我國汽車工業(ye) 在本世紀末打下堅實的基礎,再經過兩(liang) 個(ge) 五年計劃,到2010年成為(wei) 國民經濟的支柱產(chan) 業(ye) ,並帶動其他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迅速發展。

第一章 政策目標和產(chan) 品發展重點

第一條 國家引導汽車工業(ye) 企業(ye) 充分運用國內(nei) 外資金,努力擴展和開拓國內(nei) 國際市場,采取大批量多品種生產(chan) 方式發展。2000年汽車總產(chan) 量要滿足國內(nei) 市場90%以上的需要,轎車產(chan) 量要達到總產(chan) 量一半以上,並基本滿足進入家庭的需要,摩托車產(chan) 量基本滿足國內(nei) 需要,並有一定的數量出口。

第二條 國家將促進汽車工業(ye) 投資的集中和產(chan) 業(ye) 的重組,重點解決(jue) 生產(chan) 廠點多、投資分散;審批項目亂(luan) ;複引進低水平產(chan) 品;定點廠建設及國產(chan) 化速度慢(即散、亂(luan) 、低、慢)的問題。其分期目標是:在八五期間,重點扶植國家已批準的整車和零部件項目盡快建成投產(chan) ,為(wei) 下一步加快發展我國汽車工業(ye) 創造條件;在本世紀內(nei) ,支持2 3家汽車生產(chan) 企業(ye) (企業(ye) 集團)迅速成長為(wei) 具有相當發實力的大型企業(ye) ,6 7家汽車企業(ye) (企業(ye) 集團)成為(wei) 國內(nei) 的骨幹企業(ye) ,8 10家摩托車生產(chan) 企業(ye) 成為(wei) 麵向國內(nei) 外兩(liang) 個(ge) 市場的重點企業(ye) 。初步確立少廠點、大批量生產(chan) 體(ti) 製和少數大型企業(ye) 間有序競爭(zheng) 的市場結構,使同一類(按QC/T59 93行業(ye) 標準分類)汽車產(chan) 品產(chan) 量居國內(nei) 前三家企業(ye) 的銷售量在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與(yu) 此同時,引導大型企業(ye) 與(yu) 骨幹企業(ye) 實行強強聯合,在2010年以前形成3 4家具有一定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大型汽車企業(ye) 集團和3 4家大型摩托車企業(ye) 集團,實現自主開發、自主生產(chan) 、自主銷售、自主發展,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

第三條 產(chan) 品發發展重點

1.汽車零部件:轎車關(guan) 鍵零部件

2.載客車(M類):經濟型轎車、大中型客車專(zhuan) 用底盤

3.載貨車(N類):專(zhuan) 用汽車、新型發動機

4.摩托車(L類):發動機

5.工藝裝備:模具

6.基礎件:鑄、鍛毛坯件

第二章 產(chan) 品認證

第四條 國家依法對汽車產(chan) 品(含摩托車)的安全、汙染控製和節能實施管理。

第五條 國家依據技術法規對汽車產(chan) 品(含摩托車)實施國際上通行的認證製度,未經認證合格的產(chan) 品,不得銷售、進口和使用。

第六條 汽車工業(ye) 企業(ye) 必須按照汽車產(chan) 品型式認證製度的要求,提出認證申請。負責實施汽車產(chan) 品認證的機構向認證合格的產(chan) 品頒發認證證書(shu) 和認證標誌,並發布目錄,公安部門據此辦理新車注冊(ce) 。

第三章 產(chan) 業(ye) 組織政策

第八條 汽車產(chan) 業(ye) 組織調整的目的是促進汽車工業(ye) 的企業(ye) 集團化,產(chan) 品係列化,生產(chan) 專(zhuan) 業(ye) 化;有效地利用我國汽車工業(ye) 已有的基礎,充分調動中央、地方和企業(ye) 多方麵的積極性,避免低效率的盲目競爭(zheng) ,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組織結構。

第九條 國家鼓勵汽車工業(ye) 企業(ye) 通過資產(chan) 合並、兼並和股份製等形式發展跨部門、跨地區的企業(ye) 集團,結合國有企業(ye) 產(chan) 權製度改革,加快企業(ye) 公司製改造,建立現代企業(ye) 製度。

第十條 國家將對具有獨立的產(chan) 品、技術開發能力和一定生產(chan) 規模及市場占有率的汽車、摩托車及其市場占有率的汽車、摩托車及其零部件生產(chan) 企業(ye) 或企業(ye) 集團,重點予以支持。國家重點支持的企業(ye) 或企業(ye) 集團1995年底前應具備的條件及發展目標是:

1.年產(chan) 汽車30萬(wan) 輛以上的生產(chan) 規模,年銷售量達到20萬(wan) 輛以上,用於(yu) 技術開發的資金不低於(yu) 年銷售額3%的,國家支持其向年產(chan) 規模60萬(wan) 輛以上的目標發展。

2.年產(chan) 汽車15萬(wan) 輛以上的生產(chan) 規模,年銷售量達到10萬(wan) 輛以上,用於(yu) 技術開發的資金不低於(yu) 年銷售額2.5%的,國家支持其向年產(chan) 規模30萬(wan) 輛以上的目標發展。

3.年汽車10萬(wan) 輛以上的生產(chan) 規模,年銷售量達到8萬(wan) 輛以上,用於(yu) 技術開發的資金不低於(yu) 年銷售額2%,國家支持其向年產(chan) 規模20萬(wan) 輛以上的目標發展。

4.年產(chan) 2萬(wan) 輛重型汽車的生產(chan) 規模,年銷售量達到1.5萬(wan) 輛以上,用於(yu) 技術開發的資金不低於(yu) 年銷售額2%的,國家支持其產(chan) 品更新並身適度規模的目標發展。

5.年產(chan) 1500輛大、中型客車或客車底盤的生產(chan) 規模,年銷售量達到1000輛以上,用於(yu) 技術開發的資金不低於(yu) 年銷售額2%的,國家支持其向適度規模目標發展。

6.轎車關(guan) 鍵零部件在同類產(chan) 品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25%以上的或屬國內(nei) 空白的、亟待發展的產(chan) 品(目錄待定),國家支持其向經濟規模的目標發展。

7.摩托車產(chan) 品銷售在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達到10%以上的,國家支持其進一步擴大產(chan) 量並增加品種。

第十一條 企業(ye) 或企業(ye) 集團的生產(chan) 規模和銷售量是指係列產(chan) 品的數量,計算口徑包括母公司及其所屬全資子公司、控服公司和中外合資子公司。

第十二條 符合本產(chan) 業(ye) 政策第十條條件的企業(ye) ,從(cong) 1996年起,以新建或改、擴建等形式發展本產(chan) 業(ye) 政策第三條所列產(chan) 品時,經國家批準,可享受以下政策:

1.固定資產(chan) 投資方向調節稅為(wei) 零稅率。

2.優(you) 先安排其股票和債(zhai) 券的發行與(yu) 上市。

3.銀行在貸款上給予積極支持。

4.在利用外資計劃中優(you) 先安排利用境外資金。

5.經濟型轎車、轎車關(guan) 鍵零部件和模具、鑄鍛項目,適當安排政策性貸款。

6.企業(ye) 集團內(nei) 的財務公司,經國家有關(guan) 部門批準,可擴大其業(ye) 務經營範圍。

第十三條國家新批準的整車、發動機項目(含中外合資、合作項目)原則上按以下規模建設;

1.發動機排量在1600CC以下的轎車項目,不低於(yu) 年產(chan) 15萬(wan) 輛。

2.輕型貨車項目不低於(yu) 年產(chan) 10萬(wan) 輛。

3.輕型客車項目不低於(yu) 年產(chan) 5萬(wan) 輛。

4.重型貨車項目不低於(yu) 年產(chan) 1萬(wan) 輛。

5.發動機排量在150CC以下的摩托車項目,不低於(yu) 年產(chan) 20萬(wan) 輛。

6.排量在2500CC以下的車用汽油發動機項目,不低於(yu) 年產(chan) 15萬(wan) 台。

7.排量在3500CC以下的車用柴油發動機項目,不低於(yu) 年產(chan) 10萬(wan) 台。

第四章 產(chan) 業(ye) 技術政策

第十四條 國家鼓勵並支持汽車工業(ye) 企業(ye) 建立自己的產(chan) 品開發和科研機構,通過消化吸收國外技術,形成獨立的產(chan) 品開發能力。對於(yu) 企業(ye) 集團之間聯合開發重大科研項目,國家在科研開發資金上給予支持。

第十五條 國家鼓勵推廣使用汽車電子技術及新工藝、新材料,生產(chan) 節能和低汙染的汽車產(chan) 品,研究開發新型燃料和新型動力的汽車。

第十六條 汽車工業(ye) 企業(ye) 的項目建設要保證其產(chan) 品的先進性,對原有產(chan) 品的改進和自我開發的產(chan) 品要達到國際90年代初期水平,引進技術的產(chan) 品要達到國際90年代同期水平。

第十七條 總質量不超過3.5噸的載客和載貨車在2000年前要逐步采用90號以上汽油作為(wei) 燃料;總質量不超過2噸的載客車全部采用無鉛汽油;總質量超過5噸的載客車和載貨車2000年後主要采用油作為(wei) 燃料。

第十八條 國家支持建設國家級汽車、摩托車和重點零部件研究、試驗、檢測機構,以承擔製定標準、產(chan) 品認證及進出口商品檢驗等任務。

第十九條 國家鼓勵汽車工業(ye) 企業(ye) 與(yu) 外國企業(ye) 合資、合作建立技術研究開發公司。

第十二條 國家鼓勵汽車工業(ye) 企業(ye) 采用現代電子技術及柔性加工設備,在線自動檢測設備,有針對性地選用自動化設備,提高人均裝備率和裝備技術水平。

第五章 投資、融資政策

第二十一條 國家鼓勵汽車工業(ye) 企業(ye) 利用多種渠道籌集發展資金。

第二十二條 國家引導具有技術和管理優(you) 勢的企業(ye) 或企業(ye) 集團與(yu) 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資金優(you) 勢的地主相結合,按照國家統一規劃,發展汽車工業(ye) 重點產(chan) 品。

第二十三條 汽車工業(ye) 重點產(chan) 品的投資項目,經國務院批準,可按股份製方式籌資。

第二十四條 國家將製定相應的政策,鼓勵跨地區、跨部門進行投資,維護投資方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五條 在條件具備時,經國家有關(guan) 部門批準,可以建立行業(ye) 非銀行金融機構。

第二十六條 經國務院批準,汽車工業(ye) 企業(ye) 可申請進行國家債(zhai) 務資本化的試點。

第六章 利用外資政策

第二十七條 國家鼓勵汽車工業(ye) 企業(ye) 利用外資發展我國的汽車工業(ye) 。

第二十八條 汽車工業(ye) 企業(ye) 在直接利用外資時,要選擇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外國(或地區)企業(ye) 作為(wei) 合資、合作的對象之一。

1.擁有獨自的產(chan) 品專(zhuan) 利權的商標權。

2.具有產(chan) 品開發技術和製造技術,其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技術指標符合所在國(或地區)的現行法規。

3.擁有獨立的國際銷售渠道(或網絡)。

4.具有足夠的融資能力。

第二十九條 外國(或地區)企業(ye) 同一類整車產(chan) 品不得在中國建立兩(liang) 家以上的合資、合作企業(ye) 。

第三十條 汽車工業(ye) 企業(ye) 擁有先進的產(chan) 品技術和製造技術的,國家支持其直接利用境外金融資本或間接利用外資進行發展。

第三十一條 中外合資、合作的汽車工業(ye) 生產(chan) 企業(ye) ,必須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方可建立:

1.企業(ye) 內(nei) 部建立技術研究開發機構。該機構具備換代產(chan) 品主要開發能力。

2.生產(chan) 具有國際90年代技術水平的產(chan) 品。

3.合資企業(ye) 應以本企業(ye) 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出口為(wei) 主要途徑,自行解決(jue) 外匯平衡。

4.合資在選用零部件時,國產(chan) 零部件應同等優(you) 先。

第三十二條 生產(chan) 汽車、摩托車整車和發動機產(chan) 品的中外合資、合作企業(ye) 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於(yu) 50%。

第三十三條 停止審批以任何貿易方式經營翻新、拆解進口舊汽車的摩托車業(ye) 務的項目。已批準的項目合同不再延長,建立嚴(yan) 格的監管措施,保證翻新的汽車、摩托車或拆解零部件全部外銷。

第七章 進口管理政策

第三十四條 在我國汽車工業(ye) 還不具備國際競爭(zheng) 能力時,國家對進口汽車、摩托車及關(guan) 鍵總成仍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第三十五條 根我國汽車工業(ye) 發展狀況,適時降低汽車、摩托車進口的關(guan) 稅稅率,調整單列產(chan) 品稅率的結構。

第三十六條 國家指定大連新港、天津新港、上海港、黃埔港等4個(ge) 沿海港口和滿州裏、深圳(皇崗)2個(ge) 陸地口岸為(wei) 整車進口口岸,這些口岸可設立進口整畫專(zhuan) 營碼頭或進口車保稅倉(cang) 庫。其他口岸不得設立進口整車專(zhuan) 營碼頭或進口車保稅倉(cang) 庫。

第三十八條 根據市場需求,每年進口汽車數量與(yu) 品種必須與(yu) 國家汽車生產(chan) 計劃相銜接,報經國務院批準後進行采購國家禁止以貿易方式和接受捐贈方式進口舊汽車和舊摩托車。

第八章 出口管理政策

第三十九條 國家鼓勵汽車工業(ye) 企業(ye) 努力擴大出口,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汽車工業(ye) 企業(ye) 應把擴大出口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作為(wei) 企業(ye) 的發展目標。

第四十條 國家鼓勵汽車工業(ye) 企業(ye) 在條件具備時,在國外建立合資、合作、獨資生產(chan) 企業(ye) 和產(chan) 品出口售後服務中心。

第四十一條 達到是列條件的企業(ye) ,國家鼓勵其擴大出口產(chan) 品規模,並在貸款、利用外資等方麵優(you) 先予以支持。

1.汽車工業(ye) 企業(ye) 整車出口量占年銷售量的比例達到以下指標的:

載客車:

M1類 3%

M2類 5%

M3類 8%

載貨車:

N1類 5%

N2、N3類 4%

摩托車:

L類 10%

2.汽車(摩托車)零部件生產(chan) 企業(ye) 出口比例達到年銷售額10%的。

第九章 國產(chan) 化政策

第四十二條 汽車工業(ye) 企業(ye) 在引進產(chan) 品製造技術後,必須進行產(chan) 品國產(chan) 化工作。引進技術產(chan) 品的國產(chan) 化進度,作為(wei) 國家支持其發展第二車型的條件之一。

第四十三條 汽車工業(ye) 企業(ye) 不得以半散件(SKD)和全散件(CKD)方式進口散件組裝生產(chan) 。

第四十四條 國家根據汽車工業(ye) 產(chan) 品的國產(chan) 化率,製定進口關(guan) 稅的優(you) 惠稅率。凡達到下列國產(chan) 化標準的,可享受不同的優(you) 惠稅率。

1.可引M類整車技術的產(chan) 品國產(chan) 化率達到40%、60%、80%。

2.引進N類、L類整車技術的產(chan) 品國產(chan) 化率達到50%、70%、90%。

3.引進汽車、摩托車總成及關(guan) 鍵零部件技術的產(chan) 品國產(chan) 化率達到50%、70%、90%。

第十章 消費與(yu) 價(jia) 格政策

第四十五條 國家鼓勵使用節能和低汙染汽車產(chan) 品。

第四十六條 逐步改變以行政機關(guan) 、團體(ti) 、事業(ye) 單位及國有企業(ye) 為(wei) 主的公款購買(mai) 、使用小汽車的消費結構。

第四十七條 國家鼓勵個(ge) 人購買(mai) 汽車,並將根據汽車工業(ye) 的發展和市場消費結構的變化適時製定具體(ti) 政策。

第四十八條 任何地方和部門不得用行政和經濟手段幹預個(ge) 人購買(mai) 和使用正當來源的汽車,應采取積極措施在牌照管理、停車場、加油站、駕駛意識學校等設施和製度方麵予以支持和保障。

第四十九條 汽車工業(ye) 企業(ye) 根據市場需求確定其生產(chan) 的民用汽車產(chan) 品價(jia) 格,但對小轎車暫時實行國家指導性價(jia) 格。

第五十條 鼓勵汽車工業(ye) 按照國際上通行的原則和模式自行建立產(chan) 品銷售係統的售後服務係統。

第十一章 相關(guan) 工業(ye) 和社會(hui) 保障政策

第五十一條 根據汽車工業(ye) 2000年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冶金、石化、機械、電子、輕工、紡織、建材等部門應在金屬材料、機械設力求、汽車電子、橡膠、工程塑料、紡織品、玻璃等方麵統籌規劃,積極支持汽車工業(ye) 的發展。

第五十二條 鐵路、交通、郵電、電力、環保等部門要采取有力措施,與(yu) 汽車工業(ye) 企業(ye) 密切聯係,做好配套服務工作,支持汽車這一支柱產(chan) 業(ye) 的發展。

第五十三條 對於(yu) 規劃新建和改造的住宅區、商業(ye) 區、賓館飯店、辦公樓、公共設施和文化娛樂(le) 場所等,必須考慮足夠的停車場地。

第五十四條 根據本地區社會(hui) 汽車保有量的增長趨勢,逐步規劃加油站的布局並進行建設;城市道路建設的改擴建工程要作為(wei) 城市規劃的重要任務,抓緊予以實施。

第五十五條 從(cong) 1995年度學年起,小學將要交通知識教育列入教學內(nei) 容,強化交通意識。

第十二章 產(chan) 業(ye) 政策、規劃與(yu) 項目管理

第五十六條 國家通過汽車工業(ye) 政策和規劃指導汽車工業(ye) 發展。各地方、各部門要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汽車工業(ye) 產(chan) 業(ye) 政策和發展劃支持汽車工業(ye) 的發展。

第五十七條 汽車工業(ye) 產(chan) 業(ye) 政策和發展規劃由國家計委會(hui) 同國家經貿委、機械工業(ye) 部等有關(guan) 部門製訂與(yu) 修,報國務院批準後執行。

第五十八條 新建、擴建、改造和中外合資、合作及技術引進的轎車、輕型車整車及發動機項目的承辦單位,必須是符合本產(chan) 業(ye) 政策第十條要求的國家重點支持的企業(ye) ,其項目不分限上限下一律由國家審批立項,其餘(yu) 整車、發動機項目根據國家有關(guan) 審批權限的規定按程序審批。各地區、各部門審批的項目一律報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機械工業(ye) 部備案。1995年底前,國家不再批準新的轎車、輕型車整車項目。

第五十九條 符合國家產(chan) 業(ye) 政策和規劃要求的汽車零部件項目,凡能夠自行落實銷售市場和建設資金及自行平衡生產(chan) 條件的,可由地方和部門自行審批,並報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機械工業(ye) 部備案。

第十三章 其 他

第六十條 汽車行業(ye) 管理部門根據產(chan) 業(ye) 政策的要求,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抓緊組織製定汽車產(chan) 品的安全、汙染控製及節能等有關(guan) 技術法規、管理法規和管理製度,以利產(chan) 業(ye) 政策的實施。

第六十一條 本產(chan) 業(ye) 政策自發布之日起實施並由國家計劃委員會(hui) 負責解釋。

注釋:1.根據國家技術監督局頒布的國家機動車輛分類標準[QC/T59 93],M類指載客車,N類指載貨車,L類指摩托車。

2.國產化中的國產係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以內的生產。
返回主頁